今天是:
旬邑赵家洞石窟
2013-10-16 09:28:52 点击数:次 总张数:5张 作者:佚名

5 张,当前第 1上一张 | 下一张 幻灯播放
旬邑赵家洞石窟
旬邑赵家洞石窟
1 / 5

      

      在本县北部约十余公里的城关镇地域,沿三水河岸的悬崖峭壁上凿有不少做工精细的洞窟。其不但数量繁多,且排列规整,层次分明,远远望去,恰似镶嵌在绝壁上的一座座楼房。古人为避祸乱,常躲于此,遂相继穿凿,先小后大,先下后上。洞窟多达3 0 0余孔,历经千年,丰彩依旧。

    《三水县志》载:“绵亘数里,栈道连云,石梯落霞,网户万启”。清人周崇雅曾游此地吟诗《洞千正阁》,诗云“岭楼依壁下无地,云阁飞空上有天”,极赞其宏伟奇特。民国初年,清末翰林萧莜梅返乡曾隐居此地。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马家河石窟、赵家洞和官家洞石窟群。

    马家河石窟,1 9 9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石窟中题诗和碑文来看,建于五代,清嘉庆八年重修。石窟位于河岸百米高的石台上,人工雕凿而成,其形制为中心柱窟。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高低不等,形态各异。窟内中心石柱四面设龛造佛,共四佛、八弟子、八菩萨、八飞天,其雕212细腻,形象逼真,衣纹流畅,着色典雅。窟内四周皆为“佛经”故事的浮雕。

    赵家洞又称琅天洞,石窟群建于峭壁石崖上,外露其窗,内隐其洞。共分三层,其中上两层现有完整洞穴4 5孔,每孔高2米,宽3米,洞深4米。洞内宽敞明亮,设有暗道,连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栈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现痕迹仍存。1日址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由此可推断,该洞当创建南宋之前。

    官家洞:又名飞云洞,系于峭壁上凿成之四层楼式叠洞,保存较完整。共有5个主洞,7个窗,8 3个室,向外有8 3个通风口。石洞分3-形平顶形和拱形圆顶两类。平均高2米、宽3.8米、深4.5米,总面积1 4 1 9.3平方米。每层及各洞之间均有甬道相连。据史志记载,官家洞“始为周族祖先穴居之地”

    寺沟佛窟:寺沟位于本县东北部1 0公里处。地处官家洞与赵家洞之间,寺沟石崖,形如刀削,崖壁上留有佛窟多孔,窟中皆留有佛像壁画,其形象生动,姿态万千,壁画上写有明代华山大地震、关中洪灾、雹灾的灾异题记多条。为研究古代气象提供可贵资料。崖下有一泉,名日“佛泉”,水质甘甜,可供游人香客解暑止渴。寺沟上部狭窄,好似“天窗”,“缓行沟底疑无路,抬头只见一线天”。沟壁怪石嶙峋,悬崖松柏常青,沟底清泉雅奏,入之则超凡入圣之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