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日报:激发全民共创的磅礴之力——咸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时间:2016年12月15日作者:佚名 【字体:

陕西日报:激发全民共创的磅礴之力——咸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汇聚一个城市的文明力量,能产生怎样的磅礴之力?又能带来怎样的裂变效应?
    走进初冬的咸阳,徜徉在这座有着丰厚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的大秦故都,无论是一个个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城市街道,还是一个个文化浓郁的文明社区,都能让人强烈而深刻地感到,咸阳党政干群齐动员、全市上下齐推进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不断让城市综合承载力、文化吸引力、文明向心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也让市民精神面貌发生着喜人变化。 

    让文明环境在城市共建中提升 

    11月20日,家住彩虹小区72岁的郭树再次转动轮椅,轻松自在地驶进旧楼新安装的电梯回了家。咸阳市旧楼安装电梯这个惠民工程,给多少像郭树这样的老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出行方便。 
    秉承“既看重城市得牌,更看重群众得益;既追求创建受奖,更追求群众受惠”这一理念,咸阳几年来先后投入上百亿元巨资,致力改造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先后修建了咸阳湖二期、两寺渡公园、丝路公园等大批可圈可点的惠民工程,让咸阳前所未有地秀出现代,秀出绿意,秀出了灵动,更秀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宜居城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以及国家绿化模范城市。 
    在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后,咸阳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更是从为旧楼加装电梯这样看似不起眼、但百姓更得实惠的小事做起。扩建城区90多公里,改建近百条背街小巷和破损道路,新投放100辆城市公交车、3000辆公共自行车,对12条公交线路重新规划,让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全面加强新老社区公共设施的配套升级、老旧小区立面和楼道等硬件环境的改造提升,还对市场、银行、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居民生活设施等拉网式系统改造升级,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还规划建设了市民文化中心、奥体中心、大秦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大批百姓渴求的现代化文化设施,让咸阳文化环境得以前所未有地大提升、大改善。
    城市惠泽市民,市民回馈城市。这几年,针对城市建设管理上的顽疾,咸阳先后组织上百万人(次)市民,参与“城市容貌大提升、城市品位大提升、城市形象大提升”“垃圾不落地、咸阳更美丽”等系列活动,数以10万计的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带头广泛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让文明环境在市民共建中得以提升。如今,几乎每个社区,不论春夏秋冬,都能看见身着志愿服、头戴小红帽、手持垃圾袋帮助社区清扫人员清理垃圾、涂抹墙体广告的志愿者,也几乎在每个交通路口,都有红袖标交通劝导员吹着哨子指挥行人、劝导不文明行为。全市还有2157个志愿服务组织、22万注册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开展各种服务活动。这几年,无论是参与各类网上文明创建活动,还是网上推荐评选,咸阳都能自豪地拿到全省第一,这些,和大水大绿高楼广场一样,都成为咸阳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文明力量在道德同创中汇聚 

    群众参与面如此之广,没有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期开展,是难以想象的。 
    几年来,咸阳深入挖掘悠久厚重的历史资源,培育了“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品牌,并将其融于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生动实践之中,使咸阳精神的道德教化作用日益明显。有在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家庭学校开展的以“德善咸阳、铸魂圆梦”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还有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的“清明祭扫”“重阳敬老”等系列活动,也有持续开办“道德讲堂”“文明夜校”“一刻钟文明讲堂”等群众性课堂。咸阳还联合光明网、中国伦理学会,邀请“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咸阳,引来全国231万网友收看,27.9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交流互动。这些,让数以百万计市民在参与创建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提升了素养。 
    这几天天气越来越冷,但在咸阳城乡户外,依然处处都能看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男女老少。咸阳统筹政府、企业、文艺组织各方力量,整合市、县两级和镇村(社区)多方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让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到每个乡镇社区,仅今年,已精心组织开展“票友擂台·秦韵咸阳”秦腔戏迷大赛等上百场文艺演出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咸阳广泛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咸阳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系列活动,对各类先进典型给名誉、给实惠,让身边好人成为咸阳最美最亮的“恒星”,先后涌现出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午餐“最美个体户”卜凡、接救坠楼儿童的“最美教师”原建平、照顾乞讨老人的“暖手女孩”张可等各类型“最美咸阳人”860多名,相继评选“中国好人”51人次、“陕西好人”84人次、“咸阳好人”208人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提名奖4人次。全市典型示范、比学赶超、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形成。 

    让文明养成在科学推进中巩固 

    如何让全民共建的文明环境长久地保持下去?又怎样让现代文明成为人民群众的长期生活习惯和自觉追求?咸阳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有效破解了这个难题。 
    困难再多,为百姓谋求福祉始终是咸阳干部坚守的宗旨。“5加2”“白加黑”“一线徒步工作法”,为了群众的幸福,多少干部无悔无怨、埋头苦干,为这座城市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心力。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咸阳坚持市级领导“七个一”包抓责任制,领导每人包抓一条街道、一个社区、一个公共场所、一个文明村(城乡结合部)、一个集贸市场、一个重点企业和一所医院(学校)。无论严寒酷暑,每名市级领导每个月都要至少一次深入包抓地段检查督导,仅去年至今,已先后深入一线检查督办、召开现场办公会70多次,解决各类突出问题280多个。还带领广大干部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干群一心中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咸阳还积极探索实践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了远期有蓝图、中期有规划、短期有重点的目标体系。制定出台了日常督导、常态推进和考核通报办法,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确定了县市区、重点部门、共性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四类考核主体,实行“每月一考核一通报,每季一讲评一排名,年度结果总考评”常态化考核,仅今年,就对承担重点任务的18个市级部门、近千个基层单位进行了排名通报,对工作滞后的47人次党政“一把手”进行约谈,推进了创建工作的科学化、人本化、常态化。 
    始终坚持全市创建城乡一体、同创共建,全面布局、整体推进,也是咸阳一大亮点。市上将主战场设在主城区,同时又坚持把“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作为村镇精神文明创建的主抓手,与统筹城乡、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让其他各县全面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了创建工作城乡联动、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彬县水口镇等5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彬县太峪镇等33个村镇被评为全省文明村镇,全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陕西日报记者 齐宇强 通讯员 曹飞)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