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朝阳区垡头街道翠城社区道德建设

时间:2013年09月06日作者:佚名 【字体:

  
 
  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在促进社区稳定、整合社会规范、引导社区居民积极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也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垡头街道处于朝阳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其大型新建保障性住房小区之一——翠城小区的道德建设对于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垡头地区的不断发展,大面积保障性住房的建成入住,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场地、财力、技术设备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推进地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1、垡头街道翠城小区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及难题
  垡头街道翠城小区是由北京市住总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主要以解决城市危房、市政拆迁、城市重点工程等拆迁群体住房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小区。该小区1999年开始开发建设,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楼房126栋,规划总户数1.6万户,规划入住居民4.7万人。翠城小区采取边施工、边建设、边入住模式,自2003年起陆续有居民入住。目前常住户数11302户,常住人口24945人。翠城小区自2008年3月20日划归垡头街道办事处管理,面积占垡头街道辖区总面积的1/5。
  (1)社区居民的构成及特点
  翠城小区原属南磨房、十八里店、王四营乡三个乡管理,除南磨房乡地区委托欢乐谷社区代管外,其他居民基本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小区入住的“新城市移民”来自东城、西城、朝阳区等不同区域,人员复杂化、诉求多元化,矛盾凸显化。
  居民价值观的异质性,导致对社区认同感降低,没有形成同质的社区文化。翠城小区居民的组成十分复杂,有拆迁征地农民就地上楼,有老城区拆迁户移居至此,有北京市各区的失业、低收入者。居住在翠城社区中的居民由于教育背景、价值观念、职业特征、生活习惯等差异, 往往相互交流较少, 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的普遍不强,独门独户的住宅结构也在客观上阻断了邻里间了解和沟通的条件。改善社区邻里关系, 增强人们的社区意识和认同感, 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已是社区道德建设的必然举措。
  邻里关系不够密切,有的甚至很淡漠。翠城居民贫富差距大,有失业并领取救济金、低保金的困难户,也有征地拆迁后获得高额补偿款户,还有大量年轻高级知识分子上班族。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个人承受压力增大,除了物质的保障外,更需要心理的支撑,人们忙于应付外界的压力,业主的各种需要很容易从外界中获得满足,不追随社区内某些公共价值取向,与自己不相关的事务,居民一概不愿介入。而社区中老人、小孩、残疾人口等需要更多帮助和照顾的弱势群体得不到普遍关注。传统“单位人”的道德调控机制,在现代“社区人”的人际关系中被弱化。如何凝聚这些“原子化”的个人,使之相互“交融”成为社区道德治理的难点。
  居民文化素质高,维权意识较强,管理难度大,引发更深层次的价值冲突。翠城小区的居民多是从城区中心区搬迁到垡头地区城乡结合部,从“城中人”变成“郊区人”。由于原有居住地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因此居民对翠城社区的配套设施期许和要求条件高。而开发商、物业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不到位、物业服务不到位,使得翠城社区的百姓生活有诸多不便,造成居民群众意见大、气儿不顺,心理落差大。业主与开发商的产权之争、业主与物业公司的服务之争、业主与业主之间的利益之争三个“之争”是业主不断维权的主要原因。互不相识的业主生活在一个社区内,个人权利意识强,有能力关注公共事务,单纯传统的“道德说教式”宣传教育方式很难说服业主认同一种道德价值,如何从更高的层面协调整合不同的道德价值理念对社区道德治理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挑战。
  (2)社区道德治理活动经费短缺和场所有限
  社区道德领域建设需要有固定的室内、室外场所,需要政府的有效投入。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城市社区发展规划》要求,每个社区应建有集社区居委会办公和开展社区服务为一体的350平方米的用房。翠城小区规划有6个社区,应有社区服务面积2100平方米。但是根据规划住总开发集团应向政府提供603平方米的社区服务配套用房,603平米远远满足不了6个社区的服务需求。随着翠城小区业主的陆续入住,5个社区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在没有办公服务配套用房的情况下,为满足社区办公服务需求,街道积极协调,只能租借底商房屋作为社区筹备组的办公用房。由于无可利用配套用房,文明市民学校、居民室内活动站、志愿者服务站、党员活动站等社区服务活动场所无处可建,使得翠城小区的部分管理工作无法开展。翠城小区由于前期基础设施不到位,后期需要改造的资金缺口比较大。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的创建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这就造成社区在成立初期开展活动时力不从心,难以充分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社区道德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翠城小区作为新建小区,需要从无到有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过硬的人才队伍。这既需要“平稳过渡、稳定人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又需要持之以恒,分阶段、分重点的有所侧重。
  2、垡头街道翠城小区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垡头街道翠城小区道德建设坚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党的领导是根本,做好群众道德领域建设必须坚持党对社区管理的坚强领导;政府负责是关键,为居民参与道德建设搭建平台、提供保障,做到有专人负责、有基本保障、有固定场所、有专业指导;社会协同是依托,积极利用社区党建协调分会、物业公司联谊会、社会单位共建、门店自律协会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动员辖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道德领域治理和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共驻共建;公众参与是基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基层组织、培育非正式组织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居民活动有组织、志愿服务有示范、奉献社会有舞台,使群众的“自发”行为得到正确引导,居民的自治热情得到合理体现,使群众真正成为参与社区自治的主人翁。
  (1)分步骤、分重点,建立健全道德建设管理体制
  实行党建引领,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是做好社区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垡头街道将翠城小区划分六个社区,分别为翠城一区社区、翠城二区社区、翠城三区社区、翠城四区社区、翠城五区社区、翠城六区社区(目前仍施工在建)。街道先后成立了翠城一区社区、翠城二区社区、翠城三区社区、翠城四区社区、翠城五区社区5个社区建设筹备组和筹备组党委。2011年3月,翠城馨园、翠城雅园、翠城趣园、翠城盛园、翠城煕园5个社区党委完成选举工作。2011年5月,翠城馨园、翠城雅园、翠城趣园、翠城盛园、翠城熙园5个社区居委会通过选举正式成立。
  翠城社区党建工作以“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为主线。翠城社区从筹备到成立的过程中,始终在社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之下,社区党委书记是第一负责人,党员始终是骨干力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开展道德领域建设的重要保障。遇到工作难题党员先上,遇到实际困难党组织出面,遇到重大活动上级工委指导。翠城社区党委打破按小区建立支部、按楼门建设党小组的传统模式,按照党员“兴趣相同、特长相近、自身条件相当”等具体条件,成立文化党支部、爱心党支部、安全维稳党支部、绿色环保党支部等功能型党支部,为每一个党员在社区中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通过新的组织形式,采取“书记带班,分片包干,责任到组”的工作机制,开展党员活动,提高了社区与党员的见面率、交谈率和熟知率,有效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从而全面提升了社区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整合社区资源,设立“党员活动室”、“党员议事室”、“党员接待室”,为党员开展各种活动提供阵地。将志愿者队伍由社区党员向单位党员辐射、由地区党员向居民群众辐射、由一般岗位向特长岗位辐射;继续深化“社区党员责任岗”,以党员志愿者活动为载体,“一个党员一面旗、党的宗旨在社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人心,志愿者活动千余次,服务居民上万人次,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促进了社区和谐。
  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工作者队伍结构。社区道德建设从业人员作为社区道德建设规划的承担者, 是社区道德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 其素质的高低将最终决定社区道德建设的发展。自翠城社区筹建之日起,街道便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精干得力的机关干部和善于做群众工作、工作有思路有办法的老旧小区社区书记主任和居干具体负责筹建工作。同时于2008年4月、7月先后招募57名社区志愿者参与翠城小区筹建工作,人员呈现出平均年龄低、学历较高、积极性高“一低三高”的特点,为翠城小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针对翠城小区新人多、工作内容新的实际,街道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亲自授课、主管领导专题授课、职能科室进行业务培训、社区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切实提高了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较快的适应了工作岗位和较好的履职工作职责。
  (2)整合翠城社区服务用房,加强硬件建设
  翠城社区无配套用房一直是困扰社区规范化建设包括开展道德建设的难题,也影响了社区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上级部门的关注支持下,在垡头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努力下,通过多方协调,采取购置、改建等方式,改造翠城雅园、趣园、盛园、熙园四个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共计1551平方米,翠城馨园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站也即将开工建设,使翠城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实现了从租借向自有质的突破。2013年,街道将整合资金改造翠城居民综合服务中心、翠城便民服务站、翠城党建活动中心共计2562平米,进一步深化社区规范化建设,为社区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供场地保障。
  (3)发挥居民自治,建立自治组织,创新社会动员机制
  新建小区能够凝聚居民,发挥作用,得益于翠城社区自治建设。街道、社区、执法部门和辖区群众的共同需求,成为汇聚各方力量的根本动力。
  成立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为广泛动员社会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街道在翠城各社区先后建立了非营利性的居民自治服务型社会组织——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主要由社区党员志愿者、小区楼门院长、居民代表与社区专职工作者组成,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协助社区对矛盾问题进行梳理;对拟办实事、重大工程建言献策;对争议大、分歧多的建设工程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办理”的策略,发挥应有的自治能力(如听证会);对不文明行为依法进行反复耐心的宣传、劝导,用和谐的方式和真情的沟通引导居民(市民劝导队),形成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治理理念。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的成立,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社会单位参与社区层面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活动,共同促进了地区的和谐发展,维护了地区的安全稳定。
  成立门店自律协会。为进一步倡导翠城地区门店诚信守法经营,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惠民便民服务,街道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前期酝酿和认真筹备,建立了以“六小”门店负责人为主体的门店自律协会。门店自律协会通过有效组织、有机整合,凝聚了地区门店的力量,共同开展门店自律管理,动员地区门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维护城市秩序、促进城市管理;服务居民群众、维护安全稳定。门店自律协会的成立,是辖区门店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
  以创建文明城区为契机开展社会动员。街道在翠城各社区推选出社区文明形象大使、文明小天使、社会单位文明形象代言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形象大使充分发挥自身的号召力、感召力、影响力;文明小天使与地区小志愿者、小楼门长、环保小卫士、家庭小孝星、文明小宣传员和文明小巡访员一同活跃在社区,从影响家庭成员到影响邻里居民;文明形象代言人在社会单位参与创建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带头影响作用。
  着力搭建志愿者服务公益事业平台。街道在翠城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居民代表会决策、居委会主办、民间组织运作、居民广泛参与和服务的社区志愿者管理模式。社区志愿者队伍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发展。社区党委在组织、发动群众参加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入专家“智囊团”、发挥社区“能人”的积极作用。翠城社区的志愿者们既有每月定期清理白色垃圾、也有医疗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等。这些服务活动的开展,造福了百姓,得到居民的好评,不但凝聚了民心,更促进了社区和谐。例如,翠城趣园社区“手拉手为民服务队”成立于2009年6月,是一支以社区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社区门店、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服务队现有党员志愿者80余名,有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63年党龄的志愿者王月华老人;有被患者称为“白衣天使”的张淑英医生、有为邻居免费修车的服务能手谢小刚、有为居民免费理发的党员美发师时振馀……。既有清理小广告的环境小分队,也有为老人上门服务的医疗小分队,还有维护社区秩序的治安巡逻小分队和便民综合服务小分队。服务队成立以来,服务居民上万人次,服务项目达到259项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4562份,参与志愿者达到1256人次。志愿者们把社区与居民相连,把党心与民心相通,以手拉手的方式建设和谐社区。
  (4)搭建多维网络平台,强化网络引导,营造网络文明环境
  为推进翠城社区虚拟社会管理,街道按照搭建平台、组建队伍、强化制度工作思路,构建“合理引导、共建共享、真诚互爱、创新共建”的网络新环境,全力助推翠城社区道德领域建设。
  考虑到社区是最综合最基础的群众机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群众和政府间起着媒介桥梁作用。2012年,街道积极与新浪公司联系,在翠城各社区开通微博,不定期发布政务信息。其中翠城盛园社区城管驻社区的队员还开通个人实名微博与居民互动,实时了解居民需求。开通街道“i青青垡头”新浪微博及“青青垡头”QQ群,作为信息沟通及发布的平台。发挥翠城地区原有论坛“我爱翠城”网的积极作用,与网站管理人员积极沟通,对“我爱翠城”网增容提质,倡导“五爱宗旨”(5i):即“爱网络,理性参与;爱家庭,幸福和谐;爱邻里,包容互助;爱社区,共助共建;爱生活,健康快乐”。突出街道网站和翠城社区网站的“亲民、爱民、便民、利民”形象,专职网络信息员定期在网站上上传垡头风采图片、地区重大文化活动预告等内容,吸引更多的年轻居民“知垡头、爱垡头、建垡头”。同时组建地区网络文明宣传队,由机关、社区干部所有80后77名干部的“青青垡头”网络文明宣传队,下分为四个分队16个小组,利用工作之余,通过QQ群和微博加强信息沟通。依托地区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与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及时对接,动员全体在校生加入地区网络志愿者队伍,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5)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注重树立典型,打造社区形象品牌
  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 是做好社区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搞好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可以促使个体结合成为社会生活共同体, 为居民提供沟通、交往的机会, 增加居民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有利于形成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社区是根、居民是本、活动是魂”短短十二个字概括了社区文化的重要性。垡头街道通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道德教育和社会价值观教育, 积极推进社区道德建设。
  组建翠城社区文体队伍及协会组织。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乒乓球队、趣园民乐队等文体队伍20余支,500余人参与其中。翠城社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区一品牌”。如翠城雅园三个百人文化队伍、翠城趣园民乐队、翠城盛园党员柔力球队等。其中,翠城雅园社区凤凰队协会成立于北京翠城经济适用房第二批入驻之年的2004年,是一支以兴趣爱好为共同点各类居民广泛参与的百人文体队伍。2008年,翠城小区太极拳辅导站被雅园社区冠名为“凤凰太极队”,收编为社区首支文体队伍。2010年,街道工委和雅园社区党委经反复考查,决定在该太极队上建立社会组织党支部,使“太极队”由最初的晨练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社区社会组织。现如今形成了一支有组织、有方案、有制度、有主题、有品牌活动、有专家指导、有协会注册及上级支持的文体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了社区居民自治作用,搭建了居民参与文化事业的平台,成为社区居民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精神食粮的添加剂。翠城各社区坚持不断创新,发动文体队伍开展各种内容丰富、思想向上的公益活动,如“环境清洁日”、“社区大讲堂”、“党员奉献日”等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居民社会责任意识,拓展了社区的内涵和形式,无私、无欲、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翠城人的精神灵魂,形成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整合文体活动场地。经多次与物业、开发商沟通协调,翠城五个社区共整合到地下空间近2800平米作为社区文体活动站,并进行了装修,添置了基础设施,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场地保障。2012年,在翠城公园建立了垡头地区七彩虹文化广场,占地约1000平方米,可容纳600人,极大的改善了地区文化活动硬件条件。发动地区居民开展捐书行动,通过每户居民自发捐献5本书,在缓解社区文化活动室图书品类少、数量少问题的同时,让广大居民更加想读书、爱读书,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
  打造社区品牌活动。积极引导社区文体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同时组织居民参加街道开展的文化体育节系列活动,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通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社区居民从不熟悉到成了好朋友,他们把心系在了社区,为社区这个大家庭增添了和谐的音符。
  加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建设。翠城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分布在各社区,人员涵盖青年学生、中小学教师、驻地部队官兵、老年文艺爱好者等。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安排,队员们常年扶助社区居民。各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场地开辟社区宣传讲堂,组织各社区文化体育团体开展社区文艺演出,为有需求的不方便出门、卧床老人、病人送书籍资料、送音像制品和送文艺节目。进一步规范了地区志愿者服务暂行办法,统一制作志愿服务手册,文化服务志愿者人手一册,详细记录服务地点、服务时长、服务内容,做好服务认证,通过实行精细化管理,为激励表彰提供准确依据。
  (6)依托道德讲堂和市民文明学校,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街道坚持把阵地建设与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相结合,本着“完善功能、综合利用”的原则和规模化、标准化、电教化的整体建设要求,建立健全翠城社区市民教育活动网络,拓展服务功能,丰富了居民群众的学习生活、组织生活和政治生活,对提高居民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市民学校课堂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卫生、法律等方面知识,形成崇尚科学、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居民素质。以公民道德宣传日、世界读书日等节庆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简报、专刊、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采取专题讲座、讨论交流、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组织“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经验交流会、旧物交换、社区驾驶员文明驾驶宣誓、书画培训班、美食厨艺培训班、国学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崇尚文明在地区蔚然成风。
  同时,结合文明城市指数测评指标——道德讲堂,街道投入资金在翠城各社区均设立了道德讲堂,统一配备了演讲桌、背景板、制度上墙、道路指示牌、统一了讲堂周边宣传布置。道德讲堂通过设置专场讲座,进一步凝聚人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做好新时期翠城小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一表述,突显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时期下,垡头街道翠城小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社区党建引领、道德回报机制建立和非正式组织道德约束上下功夫。
  (1)以“三有一化”为重点,全面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
  社区党建是引领,道德领域专项治理和建设要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要加强党建调研力度,建立互联互动机制,优化共驻共建机制,完善社区关爱机制,引入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的,条块结合的区域性党建格局。加强“三有一化”建设,以社会工作党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实现地区党组织全覆盖。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努力做到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有新的提高,都能实现晋位升级。升级改造街道党员综合服务活动中心,在阵地的教育引导、服务推动和舆论导向功能等方面努力实践。深化“五先两时刻”主题教育和“五岗十员”责任岗活动,整合并深化“民情话屋”党员接待岗、党代表接待日、健康咨询党员服务岗、“党员奉献日”等多种服务形式,完善“个十百千万工程”,即建立一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设立群众急需的特色“十岗”,组建百支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招募上千名在册党员志愿者,落实服务万家、受益万户的工作目标。
  (2)建立道德回报机制,鼓励公民弘扬正能量
  道德建设离不开扬善,而扬善又有赖于道德回报机制的建立。公正社会应使有德之人得到公正评价和回报,使无德之人受到谴责和责罚。只有真正建立起扬善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社区生活中如果只强调道德义务,不强调对德行和奉献的回报,必会导致道德评价与道德赏罚的不公。建立道德回报机制,一是要继续树立“道德楷模”、加大“身边的好人”挖掘、继续深化“感动垡头”人物暨精神文明建设“百名十佳”评选表彰,通过社区橱窗、编辑宣传读物、举办道德讲堂、网络公示,对德行者给予相应的价值肯定与精神回报,营造社会舆论环境,从而带动更多的居民群众做有道德的人。二是要充分发挥公众媒体的宣传影响作用,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歌颂高尚,引导人们向善而行。人心向善,社会道德才能蔚然成风。
  (3)强化非正式组织的道德约束力,发挥市民劝导队的道德示范作用
  由于法制执行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道德监管往往成本过大,执行力相对不足,经常出现管理面广、成本大而管不过来的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培育居民正确的道德荣辱观,发挥熟人社会舆论评判的道德监督作用,使之形成趋善避恶的道德动力。另一方面,发挥社区市民劝导队这一非正式组织的道德约束力,形成道德劝导、道德表率的有生力量。例如,垡头街道以共产党员吴炳晨名字命名的市民劝导队成立于2007年,由50余名社区党员志愿者、和谐促进员组成。劝导队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服务内容、健全了服务制度,规范了劝导队的日常管理。这支文明小分队先后参加了2008年的奥运志愿服务、2009年国庆安全保障服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环境秩序维护等“大事”。队员们每天都活跃在社区里,劝导不文明行为、调解邻里纠纷、发现制止违法行为。“吴炳晨市民劝导队”在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性、推动文明和谐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垡头街道在总结吴炳晨市民劝导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翠城各社区建立起以党员志愿者、和谐促进员为主体的市民劝导队,充分发挥这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为居民树立“零距离”的道德典范标杆,增强道德的感召力和劝导力。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房小区的居民道德建设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垡头街道道德领域建设将继续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路,创新方法、探索机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居民道德素质,为推进“人文、宜居、和谐、幸福”垡头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