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市委宣传部关于长武昭仁镇西关村、沟泉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3年06月07日作者:佚名 【字体:

    按照市委在全市开展“访百企、进千村、入万户”万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的安排意见和市委宣传部工作安排,6月上、中旬我们调研组先后对长武县昭仁镇西关村和沟泉村进行了调研。我们带着农民经济收入状况如何;各项惠民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当前领导干部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方面表现如何;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是否存在消极懈怠之风、奢靡之风;群众当前有什么最紧迫、最需要、最期盼解决的困难等几个问题,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等方式走到群众身边、踏上田间地头、进到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为下步更好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昭仁镇西关村位于长武县城西街,辖3个村民小组,333户共1130人。村内有148户的外村农户,共488人。现剩余耕地面积约102亩。村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9名。主要经济收入以商铺租赁、外出务工、木材加工、果品营销、个体经营等为主,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约6000元。
沟泉村位于312国道旁,距县城3.5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144户共533人,共有党员13人,耕地面积1217亩,果园651亩,全村养牛70头,养猪102头,养羊96只。主要经济收入以果品营销、畜牧养殖、外出务工、农闲打工等为主,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约4120元。
    二、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
通过座谈了解、农户家访和对两个村发放的186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汇总,共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四大类。
   (一)群众期盼政府能科学引导,助其增产增收。广大人民群众期盼最热烈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是盼望政府能够科学引导,助农增收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链条能逐步延伸,产中跟踪服务能够到位,产出效益能不断增加。目前昭仁镇依然是以种植苹果、核桃和畜牧养殖等为主要产业,但没有能形成规模效应和链条效应,缺乏具有明显带动效应和品牌效应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难。
    (二)群众期望村镇干部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做给群众看,才能带着群众干,但村镇两级干部,在群众眼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镇干部由于基层经验少、社会阅历浅,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够,动手实践能力差,工作执行力弱。二是部分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联系群众不够,没有把引导群众致富当作首要任务,导致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生产效益、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较弱,群众认可度不够。
   (三)群众期望政府妥善解决失地后的安置工作。昭仁镇西关村地处县城西大街,根据长武县委县政府的规划要进行旧城拆迁改造,需要迁征农民的土地和庄基地。目前,部分群众对拆迁补偿的标准并不认同,认为补偿标准太低,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的后续生活来源。对此,西关村的群众意见较大。
   (四)群众期望干部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部分村干部存在得过且过,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吃苦在基层一线的意识。个别村干部的利益面前只想的是个人,没有考虑群众和集体的利益,反映出部分乡村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工作飘浮,缺乏工作的责任心和恒心。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调研,当前农村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思想观念、生产需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当前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较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昭仁镇沟泉村调研中,我们发现该村自然资源短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村里青壮年劳力大多都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难以组建或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目前,村委会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导致各项公共事业无法有效推进。西关村虽在县城,但是也没有相对较强的支柱产业,大多都是以个体经营的形式出现,难以形成规模。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资金量大,加之物价上涨,以村委会的能力要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极为困难,因此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民群众盼望改变现状的愿望日益加深。在沟泉村只有村民一组修建了通村公路,其他两个村民小组还是土路,村小组之间的道路也是土路,通车性能不尽人意,晴天满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还严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目前,西关村和沟泉村两个村委会的办公环境及条件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三是农民创业致富信心不足。当前多数农民群众由于知识水平落后、文化程度较低,从事的行业基本上属于低收入行业,加之土地资源、资金来源、创业渠道的制约,增加了群众致富的难度。老人、小孩家中种田,青少年外出打工现象普遍,沟泉村目前外出务工人口达到近100人,占全村人口的20%。因此,留守在村中的群众对创业致富信心不足,只满足于吃饱穿暖。
    四是基层干部作风有待提高。当前群众普遍反映有些村干部为民服务宗旨不够,作风建设懒散,服务能力、带动能力较差,办事不透明、不公开情况时有发生,村干部和群众交流渠道不够畅通,不能很好地引导群众理性诉求。在对一些农户走访调研中,群众对干部的意见较大,个别干部不能面对面与群众坐下心交心地畅谈参与度不够,造成了干部地群众心中的形象不够理想。
     五是群众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从调查了解来看,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主要还是局限于平常在家里看看电视,农闲时打打麻将等简单的娱乐方式。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已经不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使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
     四、对调研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缺乏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规划。目前两个村均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可持续的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存在“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的现象。西关村目前因城区改造可耕种土地很少,加之农民缺少致富技能,全村经济发展没有后劲,农民经济收入受限。沟泉村目前主要是依靠发展苹果种植,畜禽养殖等传统方式来维持基本生活保障,缺乏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二是缺乏农林科技等实用技术。农民没有实用的致富技术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延缓器。通过调查了解到,青年农民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劳作的多是老年人、妇女,缺乏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即使有少部分青壮年从事农业生产,但缺乏农村新的知识和技术。在调研中,群众普遍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想致富、无门路”、“想致富、无技术”。农民自身的素质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因。
三是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了解到,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苹果树为主,在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上主要以果树、生猪、畜禽为主。这种单一、低层次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增长点,使农民无法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收入。究其原因,一方面村干部的引领带头觉悟不高、示范带动不强;另一方面农民自主创业意识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就是农民在发展富民产业的初期缺乏前期投资费用,筹款、贷款难度大,导致资金困难无法推进富民产业的有效发展。
四是物价上涨过快。近年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极为过快,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群众的承受能力,上学难、就医难、房价贵、养老难、就业难、收入低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当前,各种大的财政投资更倾向于城镇,城市的教育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优于农村,使得农村群众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县城上学,而县城房价高达3000元/㎡以上,为了买一套房子得还上10多年的债的现象屡见不鲜。
五、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转变作风,增进干群关系。一要坚持察实情。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实了解村情民意,捕捉社会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尤其是西关村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等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二要善于解民意。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拿出切实可行,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措施来。通过说服解释、耐心疏导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三要坚持抓关键。大力发展特色优势高效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做好道路建设、渠道衬砌、人饮病改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利民惠民实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挣脱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应该通过各种培训会、座谈会、典型事例说明会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和转变农民改变原有的小农经济意识观念,尽快地树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生产和经营,摆脱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使群众认识到虽然现在失去土地,但也可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服务行业同样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树立致富的信心的决心。
(三)增强群众科学发展意识,积极引导农民科技致富。要通过大力宣传,把科学发展观理念深入农民心里,洗涤群众心理,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通过各种培训会、示范会、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功能、散发资料、发布信息、现场指导、发挥农技站和种植经营大户、土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农民能从中尽快吸收和掌握农村致富技术,把掌握的实用技术有效地运用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使农民能更多地得到实惠,尽快在经济收入上有一个较大提高。
(四)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带,形成多层次、多产业的产业结构布局。沟泉村可在以苹果种植为主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进开发出一系列适宜生产的其他经济作物和果树,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率。种养殖业和生产结构多样化,经营方式规模化,收入渠道多种化。同时西关村失地农民可依托临近城镇地理位置的优势,凭借城区改造的机遇,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等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增加致富途径。
(五)吸引外来投资,引进加工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积极招商引资,扩大招商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引进地产开发商,可以引进加工型企业,发展诸如苹果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无需外出打工,促进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并围绕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改变生产经营模式。
(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融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一般思想解放,积累了一定技术,有些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应加大服务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本村农民群众群众致富。
(七)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协调工作,构建和谐农村。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农民对国家部分惠农政策知悉度低,这对我国惠农政策的落实产生影响。另外,群众的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村民对低保执行中的公正性有疑问。对此,我们应深入群众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多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多注意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事情,多和群众沟通,多了解群众疾苦,多听听群众意见,积极引导减少矛盾,防止积怨越来越深,引起突发事件,努力营造农村良好的和谐氛围。
(八)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对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通过配备文化活动器材、电脑等,充实完善农家书屋,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通过他们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不断提高农村文化活动质量,增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作用。
建议:
1、宣传部可指导相关部门给沟泉村、西关村配送相应文化器材,比如锣鼓、社火服装、电脑,与农业种植、养殖有关的书籍。
2、适时举行科教文化法律卫生下乡活动,及时组织专家讲解国家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一方面增强农村群众致富信心,另一方面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
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沟泉村村址进行维修,村里道路进行硬化,方便群众出行。
4、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增加校车保障农村学生上学方便,安全。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